歡迎光臨四川報道網 當前時間:??????????????????????????????
www.818101.cn

地方: 成都 綿陽 德陽 自貢 攀枝花 瀘州 廣元 遂寧 內江 樂山 南充 宜賓 廣安 達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資陽 阿壩 甘孜 涼山
首個全國生態日|四川在行動!從“減污降碳”看過去
2023-08-16 11:03:54 來自:四川新聞網 編輯:王云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四川主場活動在宜賓舉行。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減污降碳”看過去,關注到“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及“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更加顯著”。
 
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
 
      從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來看,截至2023年6月,四川省水電裝機9250萬千瓦、居全國第1,風電裝機588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98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以上。扎實推進節能降碳增效,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加大城市和園區低碳零碳建設力度,推進建設一批近零碳排放試點園區。深入實施運輸方式“公轉水(鐵)”、運輸裝備“油轉電”、交通建設“舊轉新”、交通狀況“堵轉暢”、公眾出行“私轉公”行動,加快形成低碳交通運輸方式。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全省森林蓄積量18.9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5.72%、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全省累計31家企業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成交額約2.15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累計成交3703萬噸、單邊交易額突破6億元,按可比口徑居全國第4位。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更加顯著
      從空氣、水和土壤看過去,四川省空氣質量發生歷史性變化、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變化、土壤環境質量呈現基礎性變化。
 
      空氣質量發生歷史性變化。把大氣污染防治改善作為全省環境保護“一號工程”,深入推進臭氧和PM2.5污染協同治理,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精準幫助服務,開展“千名專家進萬企”活動,持續開展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三大專項整治行動。今年1—6月,全省細顆粒物37.4微克每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11.4微克每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率83.1%、較2015年上升4.3個百分點。
 
      水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變化。全省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改善,長江、黃河干流穩定達到Ⅱ類,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成都府河水質2020年達標、屬近20年來首次達標。全省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9.5%,排名躍居全國第2位,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特別是沱江流域水質改善明顯,國考斷面優良率由最低的6.25%提高至目前的89.2%,改善幅度居全省主要河流之首。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達66.34%。
 
      土壤環境質量呈現基礎性變化。全面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初步摸清全省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推動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試點示范,污染地塊和受污染耕地得到有力管控,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以上、高于國家規定指標2個百分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提升固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全省監管服務和安全處置實現兩個“百分之百”。
 
【新聞多一點】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結合實際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四川主場活動中,四川還發布了9個典型工作案例:
 
案例1:光伏助力高速公路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攀枝花境內攀大高速沿線分布式光儲智慧供能項目為四川首個“交通+能源”融合示范項目,創新開展棄土場“智慧跟蹤光伏系統+高標準農田建設”復合利用試點、高速公路服務區打造多源多儲冷熱電聯供智慧能源站、收費站利用光伏發電系作為備用電源等建設分布式光伏及儲能系統,裝機總容量2.3兆瓦。截至2023年5月,累計發電量221萬千瓦時,經時自洽率接近100%。
 
案例2:中建濱湖設計總部“近零碳建筑”。中建濱湖設計總部為成都首個“近零碳建筑”,積極探索立體空間的“雙碳”理念,建筑外立面采用寬玻璃幕墻,實現透光不透熱;選取熒光制冷涂料作為隔熱材料,實現太陽光下的熒光制冷;首創“光儲直柔”技術,在大樓設置分布光伏板、地下室設置儲能機房,探索新型建筑能源系統。2022年,該建筑能耗約40千瓦時/平方米,預計每年可節省用電186萬度、年減碳量約1000噸。
 
案例3: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助力綠色低碳企業發展。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管部推出碳減排票據再貼現(“川碳快貼”)政策產品,通過設置專項額度、享受優惠利率和開通綠色通道,精準支持綠色低碳企業發展。截至2023年4月,累計辦理業務3685筆、金額109.4億元,為59戶企業實現碳減排87萬噸。
 
案例4:“一城千站”促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創新固廢利用技術助力碳中和。四川銀谷碳匯通過創新數字化回收技術,實現碳足跡核算;加快減碳新技術新材料研發,實現低值可回收物高值化利用;與四川大學共建“固廢高值化利用聯合實驗室”,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融合。截至2023年5月,已在成都市開設近100家回收站點,累計處置回收再生資源1.85萬噸,減碳量約7.5萬噸。
 
案例5: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全球有影響力的資源碳中和創新珠峰。2021年4月,四川大學牽頭成立全國首家省級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開展生物質能、固廢綜合利用等核心技術攻關,建成全球首套錳渣危廢資源化循環利用示范工程,實現二氧化硫減排9萬噸/年,二氧化碳減排7.2萬噸/年,經濟效益超2億元/年。
 
案例6:川藏第一隧、綠色自發電。二郎山超特長隧道被譽為“川藏第一隧”,隧道日常運營照明通風能耗巨大。隧道內利用取水點與地下風機房的高差,設置自發電設備,產生的電作為隧道日常照明用電的重要補充電源,有效降低隧道運營期二氧化碳排放。截至2023年4月,累計發電301萬千瓦時,年減碳量約982噸。
 
案例7:“點點”碳中和服務平臺。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自主研發“點點”碳中和服務平臺,通過全流程在線服務,實現碳中和場景發布、碳排放量自動計算等功能。截至2023年5月,已推動完成各類會議活動碳中和4142場次,實現碳中和量超20萬噸。
 
案例8: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積極發展林業碳匯。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通過募集生態公益資金、實施重大項目等措施,近6年完成營造林20余萬畝,實現生態價值全面提升,核算發布生態系統生產總值,2020年全域生態價值達641億元。建成全省首個會議碳中和林,捐贈4萬噸林業碳匯助力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綠色低碳辦賽。
 
案例9:宜賓三江新區推行“全域電動+過程降碳+多源消納”,鋪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宜賓三江新區為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加快構建“1+N”動力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生態圈,四川時代創新提出“全水電+零碳天然氣”,年減碳量40萬噸,成為全球首家電池“零碳工廠”。以重卡換電示范等為代表打造示范場景,全力推進“電動三江”建設,截至2022年12月底,累計推廣350輛電動重卡,實現東部產業園重卡運輸50%電動化。廣泛運用“光儲直柔”等先進低碳技術,建設動力電池特色小鎮,打造全省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窗口。
 
      上述案例集中反映了當前我省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希望各市(州)各部門認真學習借鑒,積極實踐創新,不斷探索凝練新的低碳發展經驗做法和典型模式,推動“雙碳”戰略在四川落地落實。各案例入選單位要樹立標桿意識,為推進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樣板。
0

中文字幕aV_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_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精华在线_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